B体育官网 > 新闻中心 > 领导活动

信息大爆炸时代的生存指南(3):怎么找manbet到优质信息?

  manbet大家好,欢迎来到认真想的批判性思维与通识教育系列课程。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评价信息的优劣。在这节课中,我们会介绍一些获取优质的工具和技巧,从而提升大家的信息搜索能力。

  我们大家都是汉语母语者,都会说中文。但是,我们中文水平也有高下之分。有时候读中文,就像是读外语一样,完全读不懂。这是为什么呢?

  结构(Architecture):结构指定了网络中的变量和它们的拓扑关系。例如,神经网络中的变量可以是神经元连接的权重(weights)和神经元的激励值(activities of the neurons)。

  激励函数(Activity Rule):大部分神经网络模型具有一个短时间尺度的动力学规则,来定义神经元如何根据其他神经元的活动来改变自己的激励值。一般激励函数依赖于网络中的权重(即该网络的参数)。

  学习规则(Learning Rule):学习规则指定了网络中的权重如何随着时间推进而调整。这一般被看做是一种长时间尺度的动力学规则。一般情况下,学习规则依赖于神经元的激励值。它也可能依赖于监督者提供的目标值和当前权重的值。

  上面这段文字,我读起来很吃力。比如,“结构指定了网络中的变量和它们的拓扑关系”。这句话中的“拓扑关系”在我的眼中,仅指物理形状的几何性质。一个球和一张纸以及一个甜甜圈就是有着三种不同的拓扑性质的物理结构。而变量只不过是一个数值,数值又不是物理形状,怎么会有拓扑性质呢?没有拓扑性质的变量,怎么会和其他变量有着拓扑关系呢?

  之所以读不懂这些中文句子,就是因为我的计算机科学知识储备量很不够。哪怕每个词都认识,整句话联系在一起,就不知所云了。我对编程所知太浅,不知道这些话具体是描述什么样的计算机程序结构。要想完全读懂这些句子,需要等我实际去编写人工神经网络型的计算机程序,有了亲身体会后,才能够明白它们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

  再举一个例子,下面这段文字是Thomas Nagel在《纽约书评》上的某篇书评中的一段话:

  假设你不懂英文的话,你是读不懂这段文字的。不过,即便你懂英文,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这段文字,因为它还涉及了一些语言哲学的知识。比如,如果你是第一次知道type和token的区分,那可能一时半会儿无法理解这两个东西是什么,有什么不一样。其实,type指的是种类,token指的是个例。“大大小小”这个词里,有2个type,但有4个token。“啊啊啊啊啊啊”这个词组里,只有1个type,但是有6个token。

  综合看来,我们的思维能力就像是语言能力,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词汇量,二是语法。思维语法能力就是各个学科的方法论和理论模型,而词汇量就是各个学科专业术语和关键词。也就是说,我们积累的关键词越多,掌握的方法论越多,我们的思维能力就越强。

  问题来了,我们都想要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都想要积累更多的词汇量和方法论,那该怎么做呢?

  大家是怎么学外语的呢?我们是怎么积累外语词汇量的?是买一本英汉词典或英英词典来背吗?

  背词典是一种效率很低的词汇量积累方式。积累外语词汇量的方式和积累汉语词汇量的方式是类似的,就是实际使用这一门语言。遇到生词先不要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去查一查是什么意思。

  换言之,积累词汇量的方法,就是终身学习。“学会如何学习”是认真想下一个课程模块的内容,旨在让大家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从而更快更好地积累词汇量。

  回到“信息大爆炸时代的生存指南”中来,以不常用汉语词为例。当我们遇到一个不认识的汉语词时,就会去查它的意思。比如,“望舒”就是月亮。“含睇”就是含情脉脉地偷偷看。“陟遐”就是出远门。“夜阑”就是夜深。

  一些新出现的汉语词的用法,也需要查找。“十动然拒”就是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不明觉厉”就是虽然不明白但是觉得很厉害。“人艰不拆”就是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累觉不爱”就是太累了,没有力气再爱下去了。“么么哒”是表示亲吻的拟声词,也用作问候语。

  一些学术专业词汇,也要查找之后,才知道意思。“具身认知”就是强调人类的认知功能离不开这具肉体。“形而上学”就是哲学中专门研究存在本身的部分。“事件视界”就是以黑洞为中心以一定长度为半径划定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里所有事件都不可能被外界观察到。“豹猫”是一种体型和家猫差不多大但是身上有像豹子一样的斑点的野猫。“水椰子”是一种水生棕榈树的果实,像果冻一样呈半透明状,有点甜。

  词汇量的积累是一辈子的事情,着急是没用的。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遇到不认识的词,只要用智能手机或电脑等可以联网的设备,使用一种叫做“搜索引擎”的工具,去搜索这些汉语词汇,就能查到许多相关信息。

  如果网上查不到,那书里或许会有。朋友知道我不懂计算机科学,于是就给我推荐了周志华写的《机器学习》(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我还没读这本书,但待读完后,相信自己的汉语词汇量又会有所增长。看到那些用汉语表达的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后,自己就不至于每个字都能看懂,但看不懂整句话了。

  既然提到了关键词的积累,那我们顺便讨论一下, 那些真心实意传播知识的人,和那些只想要榨取他人智商税的人,有什么区别?

  让我先解释一下“智商税榨取者”是什么人。这群人头脑里的概念词汇量比我们要多,其思维语法能力也比我们要强。我们很羡慕他们,于是,他们就对我们说,只要我们交钱给他们,他们就会帮我们提升词汇量和语法能力,让我们达成和他们一样的效果。

  如果仅仅是收费传播知识,那还不构成“智商税榨取者”。否则的话,整个教育行业都是老师在榨取学生的智商税了。“智商税榨取者”是个贬义词,说的是一群坏人,这些人收了我们的钱,但并不会真心把那些最重要的关键词告诉我们,也不会把最重要的语法规则描述得清清楚楚,让我们学个明明白白。他们只会教我们一些表层的关键词,一些表层的语法规则。最重要的底层关键词和语法规则,被他们当作自己的商业机密,绝不外传。

  真心实意传播知识的人,绝不会藏私。这些人很乐意告诉我们所有底层关键词和语法规则,很乐意把他们几十年的功力都传授给我们。很多科研工作者都很乐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免费获取的形式公布出来。只要我们的信息搜索能力足够强,就能免费找到这些最优质的信息。

  知识传播者和智商税榨取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在创造新知识,然后传播给全人类,而后者试图阻碍人们获取新知识,然后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赚钱。

  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的生存指南”课程模块,就是希望能让大家有足够强的区分能力,去分辨知识传播者和智商税榨取者。同时,也希望能提升大家的信息搜索能力,去主动找到那些优质信息的传播者。

  另外,还需要补充说明一点。“蠢”和“坏”是两个独立的维度。“智商税榨取者”只是坏,他们不蠢。但有些人很蠢,但是不坏。这些人会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来,虽然传播的大部分都是垃圾信息,但我们要对这些人秉持宽容和善意的态度。因为我们自己很多时候就是这种蠢但是不坏的人。

  以我为例。我自己偶尔就会发现自己在传播一些考虑不周全甚至完全错误的信息。最近一次是没有足够重视经济学帝国主义。

  比如,我爸住在长沙,他认为在长沙的新疆人大多都是坏人,就是那种卖切糕且强买强卖而且逍遥法外的人。于是,我就从自己的脑袋里掏出心理学知识,跟他讲了讲样本的代表性,提到了可得性启发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和代表性启发法(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结果用处不大,他还是认为在长沙的新疆人大多都是坏人。所以,我就觉得我爸不擅长理性思考。

  后来发现,是我自己还不够擅长理性思考。从行为上分析,我爸仅仅是认为卖切糕的新疆人属于惹不起但是躲得起的人。当我们一起去兰州拉面店时,我们并不会躲着那些新疆长相的店员,这些身在长沙的新疆人不是坏人。也就是说,我和我爸都能在行为上做出明智的决策,只是我爸不像我一样,能说出一大堆心理学专业术语。从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角度看,人是有限理性且偏好各异的经济人。每个人都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根据当时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发挥自己的有限理性和智力,做出了当时很符合自身利益的判断和决策,采取了当时自以为很明智的行动。当我冒然指责我爸不擅长理性思考时,其实是我自己还没有发现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没有提出合理性的经济学解释。

  也就是说,我误以为说不出科学原理就是做不出明智的决策。其实,人们完全可以在不懂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凭借经验与直觉,做出非常明智的决策。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有很多优质资源是中国大陆地区的朋友们无法接触的。为此,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才能够享受全球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我使用的是某付费工具,效果不错。大家可以自行寻找别的工具。如果要用我这个工具,也请自行寻找下载途经。需要邀请码的朋友请单独问我。一般来说,免费的工具都不太好用。

  如果你不使用能让你接触全球互联网的工具,那么下面推荐的这些资源,有部分无法使用。

  搜索引擎可谓网络世界的入口,它能让我们通过简短的关键词,搜索到更详细的复杂信息。学会使用搜索引擎,能给我们带来许多便利。不会使用搜索引擎,在这个信息时代,简直寸步难行。

  搜索特定格式文件:filetype:pdf 关键词 (filetype冒号后面接文件格式名字,就能搜索包含“关键词”三个字的pdf格式文件,把pdf改成xlsx就能搜索xlsx格式的文件)

  严格限定关键词:“关键词” (用引号限定某个词,就不会启动搜索引擎的模糊搜索功能)

  搜索带有关键词A且不带有关键词B的信息:关键词A -关键词B(英文减号可以帮我们去掉不想看到的关键词)

  同时搜索关键词及其近义词:~关键词(波浪号接关键词可以搜索这个词及其含义相似的词汇)

  对于网页信息,我们可用Ctrl+F实现页面内搜索。这个功能相当重要,听说90%的人不会用,那真是太可惜了。比如,假设你想要到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查找数据,你打开了这个网址,但是找不到怎么查数据。此时,你就可以同时按下Ctrl键和F键,搜索“数据查询”这个关键词,就能找到查询数据的地方。

  而且,大家使用搜索引擎时,只输入最重要的关键词即可,不用输入整个句子。比如,如果你想要知道孔子的出生日期,你可以直接搜索“孔子 出生日期”(关键词之间用空格分开),而不是搜索“孔子的出生日期是哪天?”。

  学术文献是最可靠的信息之一,它是我们上节课提到的一手信息。读文献也绝非研究者的特权,每个人都可以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献来阅读。接下来,让我为大家推荐一些可以搜索到学术资源的搜索引擎。

  就论文或著作质量来看,一般来说,被引用量越多,说明这篇论文或著作越重要。优质期刊上发的论文一般都是优质论文。经过同行评议的期刊论文通常比学位论文要优质。博士学位论文通常比学士或硕士学位论文要优质。

  ResearchGate:(可以免费下载到研究者们分享的文献等资源,了解同行的研究以便相亲交友)

  百度:baidu.com(之前提到的谷歌搜索引擎使用技巧,也可以用于百度)

  Wolfram Alpha:wolframalpha.com(这是个神奇的网站,能查到的东西太多,我一时不知如何介绍)

  中国知网:cnki.net(似乎可以在淘宝上买到低价账号,可下载很多论文)

  国家图书馆:nlc.cn(在北京市紫竹院公园公园附近,免费办读者证就能免费下载到论文)

  练习:请大家搜索到美国哲学协会于1990年发表的一份用德尔菲方法对批判性思维所做的研究报告,下载到pdf格式文件。

  这份文献的名字我不直接说,但光是知道“1990年”、“美国哲学协会”、“德尔菲方法”、“批判性思维”这些关键词,已经足够大家搜索并下载到这份pdf文件了。

  我们能在各类视频网站中搜到许多值得认真学习的视频,如讲座、课程、纪录片等等。最值得推荐的视频平台,可能就是YouTube(youtube.com)视频网站了。这是我自己经常用的网站,上面有很多优质内容。如果我们的头脑中积累了大量关键词,那就能搜索到这些优质内容,够学一辈子了。

  练习:在YouTube上找到CrashCourse这个订阅频道,随便看一个小视频,并谈谈你的感受。

  如果不懂语言文字,那我们就是文盲。对于文盲来说,也就无所谓信息素养了。英语是地球上最通用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学习。下面这些工具对于语言学习会有帮助。

  多邻国:duolingo.cn(有手机App,可学习多国语言,免费,听说很好)

  Anki:ankichina.net(有手机app,这个软件不仅可以用来学习语言,还可以用来记忆各种概念。比如法律专业术语,神经结构功能,心理学效应,历史事件,等等,只要自己设置就行)

  练习:使用在线词源词典查找“dictionary”和“benediction”这两个词,判断它们是否有共同的词根。

  我不懂编程,但编程是一门很有用的技能,所以为大家介绍三个网站,它们来自我朋友们的推荐:

  Scratch:scratch.mit.edu(可以让儿童级别的用户学习如何编程,全英文,免费)

  GitHub:github.com(可以看到别人写的代码,获取一些开放资源)

  像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大学,它们为其学生设计了最顶尖的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能在这些学校学习,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荣誉。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这些学校上课。

  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遗憾可以或多或少弥补。因为互联网上有许多免费的视频课程,它们由全球顶尖高校的教师主讲,这群人就是具备开放精神的专业信息生产者,他们很乐意与他人分享自己创造的知识,而不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

  我自己就是一位重度MOOC用户,认真上过几十门课,在结课证书还免费时就拿了二十多张证书,挺有纪念意义的。听说,一些人还会把结课证书写进自己的简历中,对于找工作可能也有帮助。

  网易公开课:open.163.com(免费的视频录播课,许多都有中文翻译字幕,很推荐)

  超星:chaoxing.com(成立于1993年的老公司,能找到许多学术课程、讲座的视频资源,免费和付费的都有)

  学堂在线:xuetangx.com(优质MOOC平台之一,无需安装高科技。我上过几门课,体验不错)

  edX:(优质MOOC平台之一,需要安装高科技。我上过几门课,体验不错)

  Coursera:coursera.org(优质MOOC平台之一,无需安装高科技。我上过几十门课,体验不错)

  中国大学MOOC:icourse163.org(优质MOOC平台之一,无需安装高科技。我上过几门课,体验不错)

  中学是大学的基础,然而很多人并没有在中学打好基础。为此,我向大家强烈推荐可汗学院(khanacademy.org),这是一个完全免费的学习网站,其内容也不仅仅是中学知识。如果大家英文不是很好,那可以在优酷、网易公开课等平台上能找到可汗学院部分课程的中文翻译版。

  讲座像是碎片化的课程,而课程则是体系化的讲座,两者的区分有时并不明显。我经常听TED(ted.com)讲座,上面有全球各个领域的专家的演讲,相信你也会喜欢的。

  理论上,百科全书由各行各业专家撰写,其可信度是有保障的。百科全书与科普作品不同,它不会刻意追求趣味性从而牺牲严谨性。而且,百科全书与专业著作也不同,它的目标读者是非专业人士,所以不会写得太难懂。由此看来,百科全书是了解百科知识的入门佳作。

  《中国大百科全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2009年4月16日正式出版,总计32卷(正文30卷、索引2卷)、6万个条目、约6千万字、3万幅插图、1千幅地图。其精装版售价总计5000元左右。我们现在能买到的是第二版,第三版正在策划中。

  我自己更常用网络百科全书。网络百科全书的优点是更新速度很快,缺点就是不够权威,因为它由全球各地的网友们所撰写。注意,网友当中也有专家级的网友,所以网络百科全书中的词条并不总是比实体百科全书要差。

  :baike.baidu.com(某些经过专家审核的词条可供参考)

  斯坦福哲学百科:plato.stanford.edu(个人常用,词条的发布需要经过同行评议)

  教材(Textbook)和手册(Handbook)都是非常可靠的信息来源,两者有时也没有清晰的区分。

  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学与生活》、《逻辑学导论》、《微观经济学》、《传播学概论》等书籍,都是教材。教材的作用是培养专业人才,所以教材上的信息一般都是权威可靠的。而且,教材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它面向的读者是不具备相应知识的学生,所以其可读性也很强,不会太难懂。

  专业手册则是面向研究者或从业者的参考书,当人们有需求时,就拿起这些特别厚的手册来查一查。所以,手册的特色就是很全面,但是它的目标读者是专业人士,一般读者很难读懂。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就引进了一套科学哲学手册,我的书架上有其中的两本,一本是《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另一本是《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一般科学哲学(焦点主题)》。这两本书我都没怎么读过,需要什么信息时,可能会去根据目录和索引页主动去查。

  如果大家喜欢藏书的话,那可以把各个学科的教材和手册都买来放在自家书架上,平时闲着没事就可以翻一翻目录,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比较好的手册都是英文版,搜索Handbook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Handbook of Psychology、Handbook of Philosophy、Handbook of Economics等关键词就能找到很多手册,专业性都有保障。

  手册和教材一般不会囊括最新研究,因为最新研究比较有争议,可能会被进一步研究所推翻。所以,手册和教材中的信息一般都很客观、中立、全面、保守。如果想找最新研究成果,那需要和相关领域的专家直接沟通,效率才最高。

  中国大陆地区的朋友如果不方便买英文书,那可以去下载电子版,然后将其打印装订成书。这样的书摆在书架上,会让我们有一种全球最顶尖的知识都触手可及的错觉。之所以说是错觉,是因为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都是别人的知识,只有存在自己大脑里的知识才是自己的。要是不具备一定的预备性框架知识,我们也读不懂专业手册或教材。知识就算摆在那里,开卷考试我们也找不到答案。

  另外,严格说来,使用电子书的这种做法是在使用盗版书,不太恰当。不过,我觉得如果是为了教育和研究这种公益性事业,小规模使用盗版书也没关系,只要不翻版销售即可。其实,主要原因是,英文版的教材和手册真的都太贵了。

  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本身有一定阅读难度,因为它是由科学家们写给其他科学家同行们看的。而科普作品则是由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的文字工作者们所撰写的,其目标读者是普通大众甚至低龄儿童,它试图在趣味性、通俗性、专业性这三方面取得平衡。

  我自己很喜欢科普作品,不过我个人更多是看科普书,科普网站看得较少,不过下面这些网站都很不错,值得大家多花些时间学习。

  有时你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早有人上网问过,还有人给出了不错的回答。下面是给大家推荐的三个网络问答社区:

  :zhidao.baidu.com(大量垃圾信息和少量优质信息并存)

  新闻就是记者对最新发生的事件的报道,而新闻评论则是资深记者对某个事件做出的一番解读与评论。腾讯的今日话题(view.news.qq.com)是我看过的新闻评论栏目,个人觉得挺不错的,连同读者评论一起,很适合作为批判性思维训练材料。

  大多数新闻于我而言都是不值得阅读的信息,因为我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不需要第一时间知道那些新闻。如果某些新闻真的很重要,那“第二时间”也会知道。但是,我的情况可能是特别的个例,不值得大家模仿。所以,还是给大家推荐一些听说来的优质新闻网站,如下:

  这个世界太复杂,所以我们需要统计学。人生也是如此短暂,所以我们更需要统计学。

  统计学不是一门无趣的数学分支,它是收集、分析、解释数据的一门科学,是每个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所必须的技能。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些统计网站,它们的用处很广,既可以帮你完成你的研究,也可以满足你的好奇心:

  练习:查找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历年的变化,特别关注中国、蒙古、韩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马来西亚这几个国家。

  各级政府部门都有相应网站,可以查到许多政策文件的原文,下面只是两个例子:

  如果说互联网是一座信息宝库,那么图书馆则是信息宝库的精华版。虽然给大家推荐了很多好网站,但我自己更多是通过阅读书籍而不是上网来获取优质信息。

  阅读是一项令我受益终身的好习惯,花钱买书绝不会令我心痛。因为我知道,这钱花得特别值。就花这么点钱和时间,我能学到别人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说真的,我想不出还有比这更幸运的事情了。除非电影《黑客帝国》中的脑机接口技术能实现,我们往大脑里插一根数据线就能输入知识和技能。否则,至少对我来说,阅读是我最好的学习方式。

  我的房间里密密麻麻堆满了书。它们的数量还在不断增长。这些书不是娱乐小说,而是专业著作或通识读物。它们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搬家到什么地方,我一定会带着它们一起走。

  在绪论课中,我们已经推荐过许多优质书籍,以后还将推荐更多优质书籍,这里不再多说,而是分享一些关于读书的经验之谈。

  2.批判性思维书籍、逻辑学书籍、统计学书籍、科学研究方法类等书籍,就是最好的方法论书籍。

  3.完成了方法论书籍的阅读之后,我们头脑中搭好了一个思维框架,接下来就需要往里面填充内容。内容分为专业知识内容和通识知识内容两种。

  4.专业知识内容尽量通过优质教科书和课程以及专家级老师来获得。通识知识内容则可以通过科普书、百科全书、通识读物、讲座等形式来获得。前者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后者算是如虎添翼。核心比外围需更认线.通过教科书,我们可以完成基础专业知识的积累。接下来就是阅读学术著作、手册、论文,来提升我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大家可以慢慢享受知识给你带来的乐趣。

  6.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不用急于一时。选择那些对你来说既非太难也不是太容易的书,它们能锻炼你的能力又不至于把你压垮。每天读一个章节,坚持下去,就已经很不错了。

  7.可以试着加入一些读书会或学习型组织,和他人一起阅读、学习,一起写读书笔记,做读书报告,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友的同时,互相促进,砥砺前行。

  注意,书籍确实是优质信息的集中地,但90%的书依然是垃圾书。而且书籍比起网络上的信息有个缺点,那就是不够新。最新的信息,等到写成书和读者见面,一般也要一年以后了。

  练习:找一本适合你的逻辑学教材和一本适合你的统计学教材,并说说它们为什么适合你。

  同理,假设你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投资人、优秀的程序员、优秀的设计师、优秀的化妆师、优秀的教师、优秀的学生、优秀的主持人、优秀的诗人、优秀的编辑、优秀的产品经理,优秀的会计等等,你都可以向身边的大牛朋友们请教,问问他们是从哪里获取优质信息的,然后你再模仿他们的学习对象和途经。

  很多时候,光是模仿那些优秀的人,已经能让我们取得巨大的进步。如果还要进一步超越他人,就需要付出很多心血了。

  如果你能找到一个世界顶级专家,并且成功模仿其行为,那已经很了不起了。举个例子,Willard Quine是世界顶级哲学家,那他是如何成为世界顶级哲学家的呢?天赋异禀这些基因因素我们就不说了,Quine主要是在数理逻辑领域有极强的能力,并且将数理逻辑应用到哲学中,再加上一些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东西,于是就有了Quine的一整套思想。那么,如果你也想要成为世界顶级哲学家,那你可以先具备极强的数理逻辑能力,然后从某个非哲学领域中取材,比如物理学、数学、心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学科,将这些学科中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哲学中来,就可以了。这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

  说回我们的正题。我们建议大家找身边的高手去请教优质信息源。很多大学生也正是这么做的,他们经常向教授请教有什么好的文献或工具。很多职场人士也有一个直属的领导,这位领导也会向你传授他的经验。

  大家不用担心那些高手朋友们不愿意向你分享好用的工具和优质信息源,就我所看到的,优秀者总是爱与他人分享好东西。如果一个人误以为自己头脑中的信息是自己最宝贵的秘密,不愿与他人分享,那只能说明这个人还不够优秀。

  有些人想要维持自己信息处理能力的优势,挖一条保护自己的护城河,建起高高的城墙当作信息壁垒。实际上,那护城河和城墙只会限制城市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互通有无的高速公路,而不是一个又一个信息孤岛。

  不过,如果你身边暂时没有此类乐于分享的专家级朋友,那你可以上网找找,也许能找到一些靠谱的KOL,或者叫大V,或者叫知识网红,或者叫知识IP,或者叫公共知识分子。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在网络上找到很多具备开放精神的优质信息输出者。

  另外,就我个人观察来看,90%以上的知识网红都是智商税榨取者而不是知识传播者,大家要小心谨慎。

  练习:请你找一些身边的很厉害的朋友,或者上网找也行,向他们追问,有哪些好的信息源或工具,是非常值得推荐的?注意强调领域。成为一位优秀的化妆师所需要的资源和工具,与成为一位优秀的哲学家所需要的工具,肯定是不太一样的。

  以我为例,在这节课中,我给大家推荐的这些信息源,其中有一小部分就是找身边的朋友推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在我们不擅长的领域,向专家求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真正能骗到我们的,不是那些故意的谎言,而是这种虚假的真话。骗子要么利用我们的恐惧心理,骗我们把银行卡的钱转到骗子的账户下,否则就会被冻结。要不利用我们贪便宜的心理,先给点小利,然后再连本带利地骗回去。只要我们小心提防,了解银行系统的运作常识,也知道些基础的经济学原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那我们就不会这么简单地上当受骗,甚至能完全免疫这种骗术。

  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当他人别有用心地欺骗我们时,我们也许能察觉。但当他人真心实意地欺骗我们时,我们却无法识别。假设一位母亲得了病,儿子花费重金求得一偏方,然后给母亲熬药服下。结果母亲当场死亡,因为那幅偏方本没有经过大样本的双盲检验,其中还含有大量有毒成分。我们能说,是这位儿子故意害死母亲的吗?当然不是,这位孩子是真心实意地给母亲服下了一剂毒药,希望她能早日康复。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错误,都是由于这种虚假的真话导致的。同学真心实意地给你讲解一道题的解题思路,结果考试时你俩都错了。朋友斩钉截铁地告诉你炒股指南,结果你俩都亏了。老板满怀信心地领导公司开展新项目,结果公司破产了。

  大家可以看出,我们的亲朋好友并不总是最可信的人,他们虽然不会故意骗我们,但可能因为能力有限而无意中骗了我们。所以,真正可靠的信息输出者,应该具备以下4个条件:

  2.具备至少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这意味你至少可以咨询他这一个专长的领域。

  同时具备以上4个条件的人很少,所以大家的要求不用太苛刻。如果你把这4个条件当作择偶标准,那你可能注定孤独一生了。

  而且,网站和书以及其他文献,我都可以为大家推荐,但朋友是没法推荐的。你需要自己去结识新朋友,拿出有价值的东西去和他们交往,通过各种方式拉近彼此的社会距离。总之,大家需要自己不断努力,才能提升自己的“信息朋友圈”里的优质信息浓度。

  练习:挑出5位与你互动最密切的亲朋好友,思考一下,他们各自符合以上4条标准的哪几条?

  每个人都有兴趣和爱好,都有喜欢和不喜欢的信息。人类的天性是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避开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于是,我们所主动输入的信息,大多只有自己喜欢的那一类。我们所结交的朋友manbet,我们在互联网上关注的圈子,也都是自己熟悉的那一类。我们就像是弱小的蚕宝宝,吐出丝来,把自己包括在一个熟悉而又温暖的信息茧房中,不去接触陌生的信息。这个世界那么大,我们只愿意看到茧房里的这一亩三分地。

  茧房是保护我们的庇护所,也会束缚我们的牢房。茧房外面的陌生世界,也许危机四伏manbet,但蕴藏着未知的宝藏。

  练习:回想一下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有没有收获一些意外之喜,或者逆耳的忠言,或者自己圈子外的人给自己带来的洞见?

  讲个自己的案例吧。我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他人成为一个更好的思考者,拥有更强的思考能力,或者叫信息处理能力。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也是从自己熟悉的信息茧房中入手。

  最开始,我关注的多是针对大学生设计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内容,后来又关注针对高中生设计的Theory of Knowledge课程,再后来又开始关注针对职场成年人的培训材料。现在,我还需要关注一些个人提升类的知识付费产品。这个过程要求我不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离开自己的信息茧房,去接触自己原本不熟悉的领域。

  这个过程给了我许多收获。大家知道,我原本仅从分析哲学和认知科学这两个偏学术研究的领域出发,因为我心目中理想的优秀思考者,是那些分析哲学家和认知科学研究者。后来,一些被我完全忽略的优秀的思考者出现了,他们是商界人士。那些优秀的投资人、企业家、管理咨询行业者,等等,他们之中的佼佼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都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

  大家不要看我这么轻描淡写,实际过程并不轻松。走出自己的舒适区manbet,相当于承认自己目前的愚蠢和缺陷。见识更多陌生的材料,相当于往自己的头脑里塞入更多矛盾的东西,同时还要维持正常的思考和行动。最初,我不愿意接受分析哲学和实证科学这两种风格之外思维方法。因为它们已经足够严格和精确,它们已经是思维的利剑了。然而,要想成为顶级的思考者,我们的思维工具箱里不能只有利剑,还需要盾牌、盔甲、飞镖、弓箭等装备。哲学和科学之所以不够,是因为它要求人们有一定逻辑学和数学知识,而这个要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现实。

  而且,哲学和科学都自带反修辞学属性,它们太高傲了,只等别人来认可它,永远不会试着主动说服他人。但在这个时代,说服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证明。能看懂证明的人,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已经足够高了。所以,我们无法证明那些看不懂证明的人应该学会看懂证明,我们只能试着去说服那些看不懂证明的人学会看懂证明。

  广告和市场营销都在我的信息茧房之外,都是我不熟悉也不太喜欢的东西。最初我以为这些东西都是骗人的花言巧语。但现在我会认为,是我自己低估了自己的愚蠢程度,没有意识到广告和市场营销作为信息传播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既要有营养,还要足够美味,这样人们才爱吃这些信息。如果高营养信息总是太枯燥,那么劣币就会驱逐良币,市场上的垃圾信息就会四处横行。这是所有知识传播者的失职。

  在给学员们上课时,我遇到过一些信息沟通上的挫折。好些学员听不懂课上讲的知识点,觉得我讲得太难了。如果固守于信息茧房之中,那我大可说是学员们太蠢、基础太差。实际上,这是个非常懒惰和愚蠢的做法。真正勤奋和明智的做法,是逼迫自己走出信息茧房,逼迫自己去改变manbet,去为不同类型的学员的设计不同的课程,去增加更多通俗易懂的案例,设置更多由易到难的习题。

  总之,如果不走出信息茧房,如果一味责怪外界环境而不是改变自己,那我们无法成为更有力量的人,从而改变外界环境。

  概括性地说,我们头脑中的思维工具,绝不能仅有一种。我们需要搜索和评价各类信息的能力,需要处理跨领域高复杂度信息的能力,需要说服力强的信息输出能力。要想达成这些目标,没有任何捷径,只能选择不断学习。装备更多不同的思维工具,学会更好地思考。学会如何更高效率地学习。学会判断哪些东西值得学,哪些东西不值得学。

  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否定当下的自己,不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去接触陌生的领域。至少要做到一门专精,多门粗通。

  在上节课中,我们强调有90%的信息都是垃圾信息,这让我们很怕被垃圾信息所误导。然而,学完这节课后,我们会发现光是那10%的优质信息也太多了,根本吸收不完。

  但是,优质信息太多并不是烦恼,或者,这是一个幸福的烦恼。其实,我们不需要把所有的优质信息记在脑袋里,我们只需要具备强大的信息输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输出能力即可。有些优质信息需要我们经年累月去积累,有些优质信息等需要用的时候,临时再去查找就行。

  查找优质信息的首要途经便是网络搜索引擎。在这节课中,我们介绍了谷歌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也介绍了若干个网站,供大家从中查找优质信息。

  比起网站,优质书籍是我更常用的信息输入渠道。之前曾向大家推荐过很多书,往后还会推荐更多好书。那些经典著作凝聚了作者多年心血,被我们以如此低廉的价格和如此短暂的时间就得到,真是太划算了。

  我们的朋友会主动向我们输出信息,也就是说,我们会被动地接受周围亲友输出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一定可信。多结交优质信息输出者为友,可以提升我们的“信息朋友圈”里的优质信息浓度。大家需要自行努力,才能实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其实,具备开放精神的高手很多,很容易就能找到一大群。

  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突破自我,也就是承认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我们需要不断打破自己温暖的信息茧房,去见识外面那个精彩但又危机四伏的陌生世界。

  3.从今天起,试着去做一个开放的人,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把你脑袋里宝贵的信息拿出来和他人分享。写一个500字以内优质信息分享计划。

  4.深入反思自我,用1000字以内的文字描述自己的信息茧房,并思考如何打破它。

  7.区分真专家和伪专家没有简单的方法manbet,要么自己也成为具备高信息评价能力的专家,要么让自己身边的专家朋友帮我们鉴别线.在互联网时代,寻找优质信息并不难,只要我们利用搜索引擎去检索关键词即可。

  9.思维能力=概念词汇量+逻辑语法能力。换言之,思维能力=关键词+方法论。

  10.积累概念词汇量和各个学科的方法论的途径,就是不断走出自己的信息茧房,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

扫一扫关注 集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