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官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通稿

manbet新华通讯社社会责任报告

  manbet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成立于1931年11月7日,总部位于中国北京,是中国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

  新华社承担集中统一发布中国和政府权威新闻的重要职责,拥有覆盖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和传播网络,在国内外有220多个分支机构,每天24小时使用15种语言向全世界8100多家新闻机构用户提供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全媒体产品。

  新华社是中国对外传播事业的开拓者,是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唯一非西方的国际通讯社,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扮演重要角色。新华社重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倡议发起了世界媒体峰会、金砖国家媒体高端论坛等多边媒体交流合作机制,与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机构签署了新闻合作协议,与20多个联合国机构、国际组织在全球合作开展公益行动。

  新华社积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拥有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媒体创意工场,推出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和人工智能合成主播,打造中国媒体新闻采编与直播平台“现场云”,融合报道和传播能力不断提升。

  新华社是中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之一,在国内外智库界拥有广泛影响力。牵头组建了“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共有100多家境内外成员。

  新华社是中国经济信息事业的开拓者,打造了“新华财经”“新华丝路”“新华信用”“新华指数”等重点信息产品,共有10万多家经济信息机构用户,还牵头创办了“一带一路”经济信息共享网络。

  新华社办有《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瞭望》《半月谈》等20多种报刊。新华出版社编辑出版时政、国际、财经、传媒等社科类精品图书,在出版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新华社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切实履行媒体社会责任,不断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更好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manbet,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华社有2人获评长江韬奋奖,共有24件作品荣获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1件,一等奖8件,二等奖9件,三等奖6件。

  把做好习思想和形象宣传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工作,全年播发各类稿件1.7万余篇(组),对内报道最高被5.2万家媒体采用,对外报道最高被7400家媒体采用,700余组融媒体产品全网置顶。组织采写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历史性贡献、世界性贡献系列报道和人民情怀、文化情怀、天下情怀系列报道,推出“十个明确”系列谈、《特稿:新征程领路人习》《真理之光》等重点稿件和融媒体产品,倾力打造“近镜头”“足迹”“习的故事”等融合栏目,生动讲述故事这个“中国封面故事”,高质高效做好主场外交和重要出访报道,全面展现的底蕴、格局、襟怀、风范,充分彰显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来源:新华社,2022年10月25日)二、政治责任1.习报道唱响时代最强音图:《情怀》系列纪录片海报

  统筹全社力量,精心组织策划党的二十大报道,播发各类稿件2.3万余条,单篇稿件最高被3.7万家次媒体采用。第一时间准确播发大会报告等重要文件和决议,推出系列诞生记、纪实、侧记、评论员文章等重磅力作,营造了浓厚热烈的舆论氛围。开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开设“领航中国”等专栏,组织“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二十大精神在基层”采访调研,生动展现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火热实践。以15个语种对外播发党的二十大报道,精心谋划“中国这十年”等外宣报道,被海外媒体大篇幅采用。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全国两会等重大战役性报道,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manbet、G20峰会、上合组织峰会、服贸会、进博会等重要外事外交报道,形成协同共振的传播声势。

  以习经济思想为根本遵循,大力宣传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决策部署,做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道,《中国经济面面观》《当前中国经济十问》等报道充分发挥统一思想、提振信心、稳定预期作用。聚焦疫情防控等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及时介入、有效发声,发挥了“一锤定音”作用。

  (来源:新华社,2022年4月18日)二、政治责任4.舆论监督报道有力推动问题解决

  围绕党和政府明令禁止、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现象和问题,持续做好建设性舆论监督,推出《“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调查》《长江下游非法采砂手段又翻新》等稿件,澄清谣言谬误,还原事实真相,推动问题解决。

  (来源:《瞭望》,2022年3月21日)二、政治责任5.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

  生动讲好中国故事,开展“读懂中国”等重大主题外宣,播发《郡县之治》、“‘洋记者’感知新时代中国”等系列报道,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传播渠道建设,新华社英文客户端总下载激活用户超过1560万,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总粉丝量达2.7亿。深化对外交流合作,主办“红厅论坛:读懂中国二十大”,举办第五届金砖国家媒体高端论坛、“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理事会会议,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

  (来源:新华社,2022年7月8日)图:“红厅论坛:读懂中国二十大”

  (来源:新华社,2022年11月2日)三、阵地建设责任1.全媒体传播矩阵建设成果突出

  建强多语种全媒体传播矩阵,社交媒体账号总粉丝量超过8.6亿,新华网各终端日均访问人数接近1亿,新华社客户端下载量4.4亿,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manbet。

  创新报道方法手段,提升融合报道、重点栏目、社交媒体账号等快速反应、协同报道能力,中英文“新华全媒头条”“新华全媒+”“全球连线”等重点融合报道栏目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推出《新时代之声》《江山壮丽》《非凡十年:中国的十个维度》等一批重磅产品,形成镇版刷屏之效,卫星新闻、数据地图、数字藏品等产品亮点频出。

  深化全媒体采编流程改革,优化对内报道全媒平台和国际传播融合平台机制,进一步强化平台全媒体报道组织策划等职责,推动“内容+技术+灵感+美学”有机统一、“守正+创新+务实+高效”有机统一。理顺全媒体策采编发流程,强化源头端全媒体采集,全媒体报道能力不断提升。

  完善覆盖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优化多语种、多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国内外用户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新闻信息产品。适应新闻社交化发展趋势,推出特色化对象化、沉浸式交互式新闻信息服务manbet,新华社客户端“问·证”平台积极传递权威信息,北京冬奥会期间,推出《冬奥“问记者”》等互动报道,有效满足网民信息需求。

  参与搭建运行中国政府网、国务院电子政务一体化服务平台、中国文明网、中国一带一路网、中国雄安官网、中国应急信息网等重要政务网站,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推出“建言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网络征求意见平台,邀请社会各界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推进新华思政平台建设,为院校思政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搭建优质平台。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成果显著,《当代观的实践和理论探索》等智库报告产生重大反响。

  (来源:新华社,2022年12月5日)四、服务责任3.深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充分利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社法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矩阵和《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半月谈》等社办报刊,刊登扶贫公益广告。新华网推出“乡村振兴·看得见的改变”系列数字藏品,将发售所得款用于支持乡村体育事业发展。开展2022年度“幸福工程”捐款活动。深入做好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利用新华社品牌工程,联合地方政府共同打造省级农业品牌,创新打造“乡村振兴与农业品牌建设”平台manbet,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新华网,2022年4月28日)五、人文关怀责任1.民生报道更好满足百姓需求

  精心做好“民生直通车”栏目报道,《纾困政策如何落到实处?》等稿件为受众提供权威信息。围绕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热点,推出《聚焦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三大焦点》等稿件,及时解疑释惑。围绕少数民族、妇女、儿童、残疾人等权益保障,播发《这群特殊儿童演绎现实版“孤勇者”》等报道,细节感人,引人深思。

  (来源:新华社,2022年5月18日)五、人文关怀责任2.准确把握重大灾难事故报道

  在“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报道中,稳妥把握基调、导向,充分彰显主流媒体素养。聚焦四川泸定地震,采制《四川泸定地震72小时争分夺秒救援实录》等稿件,通过救援现场报道,反映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守望相助精神。

  在四川泸定地震报道中,推出《通讯:寻找甘宇》等稿件,彰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策划《如何帮助他人体面地告别人世间?她用十年找到了答案……》等稿件,深入个人的精神世界,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围绕正党风、淳民风、扬家风、树新风,推出《文明新风,激荡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稿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围绕中国梦提出十周年,精心策划《我的追梦故事|十年影像记录“我”的中国梦》等稿件,生动反映中国人民同心筑梦、并肩追梦、携手圆梦的壮阔图景。

  播发《钟华论:赓续中华文脉,光耀复兴之路》等重磅稿件,从文化文明视角解读中国和民族复兴伟业。做好“听文物讲故事”“听非遗讲故事”专栏,推出《长沙窑“补遗”》等报道,角度新颖、可读性强。制作“敦煌壁画里的中国节”系列融媒体产品,推动文物“活”化。推进“中华老字号振兴行动”,举办“2022中国文化经济发展论坛”等活动。

  (来源:新华社,2022年9月10日)六、文化责任3.大力推动公众提升科学素养

  围绕神舟系列载人飞船返回、发射等节点,播发《盘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路上的科技“硬支撑”》等稿件,反映科技创新成就,普及航天科学知识。策划“巅峰使命”珠峰科考融合报道,推出《中国科考探秘地球之巅》等稿件,把专业性和通俗性结合起来,产生广泛影响。

  加强政治安全、导向安全,制定修订《关于强化落实新闻采编工作岗位责任的规定》等采编规程,组织“严规章·查短板·强管理”专项培训、终审发稿人采编业务签发人培训等,开展报道安全专项检查、巡查,有效织牢报道安全防护网。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严守新闻职业道德,严禁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新闻敲诈等行为。加强版权保护,严禁采编人员抄袭剽窃他人起草稿件,遵守国家保护著作权的法律法规。

  坚决低俗庸俗媚俗,播发《卖俗扮丑的“流量乞丐”为何屡禁不绝?》等稿件,推出“凡人微光”短视频栏目,传播网络正能量。

  记者自觉遵守《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从事采访时及时出示新闻记者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舆情线索收集机制,及时回应网民关切。积极受理群众举报投诉,由相关部门认真核实处理举报信息。

  支持保障采编人员开展合法采编活动,办公厅、总编室、人事局等相关部门依法为采编人员提供保护,为采编人员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与采编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定期开展合同管理检查,完善合同管理工作事项,保障采编人员劳动权益。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为职工支付薪酬,足额缴纳“五险一金”,为一线采编人员投保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等各项权利。

  严格新闻记者证管理,全面从严做好证件年度核验工作,为符合条件的采编人员及时申领证件,及时收回并注销离职、退休或调离采编岗位人员证件,强化把关审核,细化管理举措,加强政策宣介,切实维护新闻记者证权威性和新闻采编活动严肃性。

  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培训,实现全社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全覆盖。面向全体采编人员开展“学经典·改文风·出精品”等活动,举办新同志入社教育和新闻采编资格培训考试,举办10期社属企业关键岗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示范班。积极组织“云课堂”在线学习,全年线万人次。加大青年培养力度,深化推行“青年导师制”,推广“双导师制”。

  不断增强经营管理风险意识,强化经营业务清单管理,严禁借重大政治活动、庆典纪念活动等开展经营。按照公司法规定,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积极稳妥推进清理整顿工作。制定《新华社经营性论坛活动管理实施办法》,加强经营性论坛活动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坚持“一盘棋布局,两条腿走路”,制定优化完善采编经营“两分开、两加强”政策措施及责任分工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在巩固“两分开”成效基础上更好形成“两加强”的机制动能。

  制定加强新媒体账号管理的通知,以加强广告、推广、信息发布等关键环节的审读及巡检管控为重点,提升新媒体账号风险控制能力,全年未发现刊播违法违规广告行为。

  针对社会各界期待,新华社着力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提高事业发展效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忠实履行了党中央喉舌、耳目、智库职责。

  一些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在新闻报道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期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加强对外传播等方面还要不断努力。

  (1)全力以赴做好习报道。系统阐释,深度挖掘,应时而动,常态推进,在领袖与人民的亲切亲密关系中把握报道基调,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互动中展现真理力量,在讲道理和讲故事的融会贯通中彰显风范情怀,全面反映领袖形象和思想伟力。

  (2)全面深入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反映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集中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大重大理论成果,集中解读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集中力量发出团结奋斗的时代强音,为全党全社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舆论支持。

  (3)统筹推进对外传播工作。在话语创新上下功夫,在布局优化上下功夫,在平台开拓上下功夫,在机制变革上下功夫,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不断扩大报道覆盖面和影响力。

  (4)完善全媒体传播体系。提升全媒体传播矩阵覆盖面、活跃度、影响力,巩固提升社交媒体账号集群品牌优势,积极覆盖新兴社交媒体平台,优化融媒体重点栏目,打造更多“刷屏”“出圈”的重点产品。

×

扫一扫关注 集团官方微信